“初病在经,久病在络”这句话出自清代名医叶天士的《临证指南医案》。同时他还提出“初为气结在经,久则血伤入络”。病程进展,病位会由浅入深,病情由轻到重,因此须根据这个理论初病治气,久病治血。
初病在经所有的病症都离不开疼,而病症初期引发的“疼”,位置在“经”!
从源头上讲,初病在经的思想史料早已记载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曰:“余知百病生于气也,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寒则气收,灵则气泄,惊则气乱,劳则气耗,思则气结。”病症初期,由于气结在经,气的运动失常在人体经脉,气运行不畅就会引发诸多的问题。各代医家对病初起在经在气的论述以及气息得理、百病不生的认识基本相同。
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、七情内伤、劳逸失度等。
“初病”的穴位疗法—治气方法一:拍打三焦经《黄帝内经》记载,三焦经是主一身之气的。只有气调顺了,身体就能正常地运行。
疏通三焦经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拍打。拍打手肘外侧和手背,肘关节是三焦经易淤堵的地方。每个地方拍打20分钟左右,可以一次拍完,也可分几天拍,坚持时间越长越有好的效果。
方法二:拍打腋窝肘窝分别有肺经、心包经和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,这三条经的气血一旦运行受阻,无形中就会伤害到心脏与肺,引发这两个脏器的疾病。古人认为心肺之邪留于两肘。因此经常拍打肘窝可以帮助排出邪气病气。
操作方法:手掌放松,每条胳膊连续拍打10分钟左右,左右肘窝依次拍打,观察肘窝的颜色变化。拍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青、红等不同颜色的变化,颜色越深问题越重。每周拍打一次,连续拍打~5次后反应就会明显减轻,毒素也就清理的差不多了。
注意:拍打后要多饮温水,尽量不要洗澡。
久病在络当“疼”感进一步加重,则是经络不通进一步加重的表现,从而扩到“络”。
《中医各家学说》在论述“久病入络”时指出:“久病在络”指某些慢性疾患迁延日久,病邪深入,血络受病。一般以半年以上为限,无论是“久病多瘀”、“久病多痰”、还是“久病多风”,归根结底,都是由初病时的邪气表浅,逐步入络出现虚、滞、瘀等变化。因此在诊治久病时,往往在活血的基础上进行调理。
“久病”的穴位疗法—治血方法一:揉按血海穴中医认为,活血化瘀是调理久病在络的重要方法,因为瘀是由常年积累引起的。因此可以选择刮痧、拔罐或者艾灸的方法来调理。如果刮痧后出现明显的紫色“痧”,就表明是经络里的瘀血。
此时,可以配合艾灸血海穴,帮助消除瘀肿。血海穴位于脾经,脾主统血,具有控制血液不乱行、不淤积的作用。
方法二:导引蝴蝶式瑜伽蝴蝶式通过下压双腿,促进骨盆的血液循环,滋养膀胱、肾脏等器官。同时有效地伸展背部及胯部强化身体的柔韧度。
操作方法:双手抓住脚尖,膝盖向两侧打开,尽量往地上贴,腰要挺直,双膝有节奏向地板振动。每天10分钟。
#云竹养生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