刮痧是一种理疗方式,“出痧”越多越好?这4种人最好不要刮痧!
刮痧是我国多年以来的一种常见的理疗方式,也曾经被认为是可以治疗疑难杂病的神来之笔,现在依然是一些理疗店、中药馆常见的理疗方式。刮痧是利用一些玉石或者牛角之类的器具,然后蘸取一点润滑剂,然后在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经脉上轻轻刮拭,使血管局部充血,从而可以更好的达到疏通血管、化解淤阻的目的。
如果患有一般的感冒、发烧、头痛、肩周炎、腰肌劳损等,都可以通过刮痧来解决,刮痧可以帮助人体调理各条经络之气,对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有较好的调节作用。刮痧之后,身体上会“出痧”,是不是出得越多,效果越好?
首先要了解一下,痧指的是什么,在传统的观念里,痧指的是人体的“火气与毒素”,那么是不是痧出得越多,代表身体内排出来的毒素就越多呢?其实并不是的,因为用刮痧板刮出来的“毒素”,指的是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后所造成的淤血。但是刮痧疗法一直缺乏有效的实验数据支持,所以治疗效果也一直没有获得现代医学界的支持。
但是刮痧能够流传这么多年,其在医疗界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,但是在刮痧的时候,一定要找有经验的医师,也只有这些经验较为老道的医疗技师才知道哪个部位能刮,哪个地方不能刮。刮痧的时候,这4种人最好不要刮痧:
1、皮肤不好。皮肤不好的人,最好不要刮痧,因为刮痧可能会导致皮肤出血,而且在短期之内不容易恢复。
2、体质较弱。对于一些凝血系统出现了异常的人,刮痧时,一定要慎重,因为刮痧可能会使皮肤溃破难以止血。
3、空腹、过度疲劳。如果在空腹或过度疲劳的状态下刮痧的话,可能会导致四肢发冷、头晕呕吐、恶心、心慌等。
4、心脏病患者。对于一些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来说,刮痧可能会使皮肤局部充血,毛细血管扩张,血流速度过快,从而给心脏带来一定的负担,所以一定要慎重。
你刮过痧吗?你感觉到刮痧后是越来越痛了,还是倍感清爽了,欢迎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,感谢阅读和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