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,一张名为《独生子》的照片,在网上瞬间击中了很多人。
你会突然意识到,父母的养老问题,不远了。
虽然有人在这条下面留言说,“总吓唬我们独生子女干什么?的父母,现在还没到亚历山大的时候,现在就当头一棒,是告诉我们别活了,再活着就是遭罪吗?该怎么养怎么养呗。将来老了如果有靠谱的养老机构,病了有专业的医疗机构,不唯利是图不过度医疗,床前尽孝不见得要24小时端屎端尿才算。”
但更多的人显然已经被生活“教育”过了,很有共鸣。
有个
果妈大佳佳说:“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妈住院,我爸发烧,孩子发烧。婆婆住院,公公身体一直不好。我跟老公真的是各顾各妈,各回各家。我第一次觉得力不从心。最后把工作辞了……”有个
小小小喵_最爱费德勒也遇到父母同时住院,医院,虽然离得很近,但“也真的照顾不过来两个病人……忙完一天到家,莫名其妙哭了一宿。心疼自己更心疼父母”。如果遭遇大病,即使是中产之家,在当前的环境下,依然难逃“大病致贫”,至少会被打回原形。
就算是优渥的家庭,不用担心养老和医疗费用,但陪伴的时间仍然是难解的题。毕竟,现在的家庭,普遍天各一方。
子女坚持自己的生活,可能就要牺牲父母的情感和生活质量。
子女愿意带着老人一起生活,可能就需要放弃一些自我,承担更多压力。
全国独生子女家庭,据估算在1.5亿左右。其中,在养老问题上,能够两全的家庭,有多少呢?
我们采访了一些独生子女,虽然像大多数人一样,都属于还没有太遭遇难题的,但焦虑已经写在脸上。
很多时候,他们活得很潇洒,其实很脆弱。
感觉命运就在一线之间,跨过去我就完了
讲述人:choo,年生
父母真的不能生病。
有一次我妈体检说查出疑似癌症,我妈吓得半死,我也吓得半死。我妈说这件事的时候,第一句是,“你可怎么办。”
我都25岁了。但我觉得我并没有在精神上断奶。
医院仔细检查,发现只是小问题。我们都松了一口气。
但我知道紧紧揪住我咽喉的最大恐惧是什么: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我妈,让我隐隐害怕的不敢说的,是自己在一线城市优渥的追梦幻境被打破了,这个幻境,一直是靠父母的资金支撑才维系的。
如果确诊,什么梦我都不敢追了,我肯定放心不下跑回老家来照顾她,而我们家积攒的那一点称得上中产阶级的财富,也会顷刻间化为泡影。在中国,大病足以摧毁任何一个中产阶级。
那几天,我感觉命运就在那一线之间,跨过去我就完了。
我有个同事,她前阵子母亲做手术,请假回家了一个多星期,昼夜看守,幸好手术成功,安全出院。从那次之后,目睹了那些揪心的画面,她说这件事严重动摇了她要留在北上广奋斗的意志。不像父母辈有那么多兄弟姐妹,一旦双亲倒下,能接住的只有她一个。
在这之前,我对父母生大病和养老问题,是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。父母总半开玩笑地说,我们老了以后就去养老院,不拖累你(但我知道他们不是真心想去)。每次我都想反驳,说我服侍你们,可话说不出口。真到了那个时候,我知道我可能没办法自己照顾两个老人。
和很多同龄人聊过,很多人的父母都说过以后考虑去养老院,他们拼命养生,锻炼身体,储蓄养老金,也是在对抗自家的独生子女无力养老的那一份担忧吧。
我觉得这跟孝不孝顺没关系。
我们这一代很多都在无微不至的照顾或者控制欲中长大,所以长大后一心想逃离家。但同时,经济上很少断奶,心理上也就不能断奶。所以,看似潇洒,其实很矛盾,很脆弱。
我对这种经济支持似乎理所当然,父母有人口红利,房产红利,而到了90后这一代,阶层流动速度减缓,拿着几千块的工资,面对着5W一平起的房价,这种差异,让我心安理得地觉得:我享受了时代红利的70后、60后的父母,应该补足我的不够如意的生活。
有个同龄朋友说过,“我从小被那样的消费水准养育出来的,我不可能再接受更低的生活水平。我也只能按照这样的薪资水平去找工作。”
有一天看到一个独生女的妈妈突发脑梗的帖子,她写道,妈妈不再会给自己打电话了。她感觉:“突然之间,母爱就停止了。”我看了触动很大。
对我们来说,母爱是羁绊,也是我的奶水,虽然不想总是喝,但一直觉得奶水总会在,像蛮横的婴儿般,觉得妈妈必须在那儿。
但是如果有一天她倒下了?只有我一个……
反正我至今丝毫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,我从来没想过我有一天必须要承担那些责任。每次想到这里,我就感到灰心,感觉自己还没有成人。
没有别的办法。现在在一线城市打拼的我,也只能多给父母买东西,多警惕他们的身体,以前都是父母给我发养生,现在是我给父母发养生链接。经常劝他们不要吃假药,不要乱刮痧,不要吃剩菜,几次劝得我血管暴突几欲昏厥。
父母比我小时候的固执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爸爸说,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有两件,
其中一件就是让我出国
讲述人:迪迪,年生我现在在美国学习中国史,博士毕业后看能不能安定下来,我和我老公已经做好了在这边工作的准备,以后也不打算回国了。
照顾爸妈的事我都不太敢想,因为我们自己还没拿到绿卡,以后要给爸妈也申请绿卡接他们出来吗,不接出来这两位老人身体日渐衰弱了怎么办呢,我还没考虑,也不敢考虑。
我爸说:“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有两件,其中一件就是让我出国。”我还没有和他们说我以后不回国的这个决定,总觉得自己太自私了,但是我也不是他们的私有财产,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。所以说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最尴尬,既要把上面的老人照顾好,也不想成为以后唯一的孩子的负担。
大家都以为我们没有长大,没有独立,但其实爸妈他们那一代也没有独立,我妈现在总以为我还是小孩子,还要帮我洗袜子,我觉得,他们也没有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独立的生活吧。
这到底是什么怪病,啥时候是个头啊?讲述人:大灰,年生我妈生病的时候是去年九月份的事,得了重度抑郁。说话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,明白的时候就问我工资卡放哪了?糊涂的时候就一会抓这抓那,把针头拔下来。
在医院照顾她那几天觉得每分钟都过得很慢,那种心里的折磨没经历过的人难以体谅,一会儿吐痰、一会儿换尿不湿、一会儿换药、找护士,我和我老公两个人完全耗在那里,什么也干不了。
最无助的时候是看到她成宿不睡觉折磨自己。
我觉得生你养你的人生病了,就应该亲力亲为多做一点什么,所以我一直没想请护工。
其实以前发病过一次,我有一定的心理准备,但是心里特别煎熬,会想,这到底是什么怪病啊,黑天白天打左一瓶右一瓶的药,啥时候是个头啊?
其实她自己不愿意活下去,总想着解脱我,解脱自己,但是做儿女的怎么能硬生生看着母亲见死不救呢?做不到啊,于心不忍。
因为每个人的家庭成长环境不一样,看护她的时候我有怨过我父母为什么不能好好经营好自己和婚姻,承担了太多的感情不和带来的各种纠缠,为她这一辈子感到不平,怎么让自己活得这么累。
不过这是她的选择,也没法去恨太多。
从初中就开始住校,
这辈子和父母相伴的时间真的太少
讲述人:小金鱼,年生
几年前因为生孩子,把爸妈接过来照顾孩子,很感激他们的分担。但很多年没有过的朝夕相伴,却发现,原来和妈妈像是姐妹一样的感情,消失了。亲情原来也是需要一点距离感的。
妈妈开始变得固执。爸爸甚至更糟一点。都封闭成了网瘾老年。
老人渐渐成了孩子,却比孩子少了好奇心。
我是独生女,能够把父母接到大城市里,放在身边,已经很幸运了。虽然异地医保这些政策如果不到位,仍然是不敢生大病的状态。但毕竟不用考虑他们生病后,要两边跑,能想象到那会有多么狼狈。
可是,放在身边,亲情味道却又变了。一开始想不通,很难受,和几个姐妹聊过,发现她们多多少少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。大概是子女少了,父母也只有这一个通道,这一个依赖,也把人老掉之后的弱点放大了吧。
我老公的老家里还有一个哥哥,所以公公婆婆是仰赖他们在照顾。去年公公做手术,十几天的昼夜陪护,几个月的康复,都是哥哥一家在承担,我们因为那段工作特别忙,只回去了两天而已。当时就觉得如果我老公也是独生子,出现这样的情况真不敢想象。就算工作不是特别忙,哪里能允许请长假呢?
说不吉利的话,再过几年,如果我爸妈遇到这样的问题,终究是躲不开了。上有老、下有小,工作再有瓶颈,就是所谓的中年困境吧。
我们也考虑过把公公婆婆接过来住一段时间,除了房子狭小外,主要是老人家并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,在老家邻里热情惯了,到大城市里,连个说话的人都不好找。
老公心里的愧疚感很重,因为他从初中开始住校,觉得现在这样持续下去,这一辈子和父母相伴的时间真的太少了。我们的精神世界很丰富,有很多通道,可是他知道父母的心里只有孩子。可以想象在老家里,他们是怎样一天天熬过那些冷清的。
钻牛角尖的时候,老公有时候会想,要不要换到离家近的小一点的城市里,买大一点的房子,把两家老人都带过去,生活慢一点,多陪一陪他们。人就这一辈子。
他很清楚,这种局面是社会的剧烈变化被压缩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造成的,但情感上的愧疚涌上来时,还是会想我们只考虑自己的事业,是不是太自私了。
但现在也只能安慰自己,再多挣一点钱吧,有钱自主性就会大一些。可是明明已经看到很多富足的家庭,一样很难解决这些问题,所以终究是自欺欺人吧。
我们也只有一个孩子,所以和老公笃定,老了以后会住到养老院去。
希望那时候的养老院,能多一点人情味吧。
每天必定要check一件事:
今天,我在这边还好,他们还好吗?
讲述人:GreekMarriage,年生
记得还是上大学的时候,一次过年回家,家里打扫卫生。我妈突然像papi酱“某品牌吸尘器周一放送”里一样情绪大崩溃,大喊:“这个年还过不过了,要把老娘累死吗?”
当时,她从包里拿出一瓶硝酸甘油,摆在桌上,撂下一句话:“我哪天犯了心脏病,你们看着办!”
事后,我才知道,妈在一次体检检查出心脏上有毛病,可能有心脏发作的潜在危险。她那时对自己的健康有些焦虑,买了硝酸甘油。事后,她会把这件事当做笑话讲。但是这件事却给我自己留下了深深的阴影:“我妈如果哪天不在了怎么办?”
自从有了那瓶硝酸甘油的存在,我开始收集和搜索各种急救常识和医疗知识,不久,我离开了家,去了大城市工作,只留爸妈在家乡。
在大城市的这些年,每天晚上,自己应该是最焦虑的吧。每次接到家里来的电话,就很慌,害怕是坏消息,因为有听说过什么人在子夜一两点发病会很多,还害怕爸妈不小心摔倒在雪天的街上,害怕他们突然疾病发作后无人照料,害怕……总之会非常焦虑,不过,这种焦虑也就是那么一阵子。
以前出门逛街,我都是一直走在他们前面,他们总是会叫住我,等等他们。今年回家,他们没有像以前那样叫住我了,因为我默默地走在他们身后,故意低头看手机。看着他们一起走的背影,才能感到他们老了,开始互相依靠互相扶持了。
如何养老,是我作为一个独生子不得不考虑的问题。工作在外地,再加上我这种容易焦虑的性格,让这个问题的存在感增强了很多倍。如果他们住院了,我得抛下工作,返回上千公里的家,去照顾他们。一想到自己可能笨手笨脚,要去面对小城市里那些不熟悉的规则、潜规则,就很慌张。
送进养老院可能是个选择,但估计亲戚和朋友的压力,肯定会迎面而来。
在有限的时间里,攒钱给他们买了苹果手表;偷偷将他们手机上的“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pygav.com/gsbz/14164.html